如何看待心理学书籍的阅读 任何东西的本质都可能是中性的,无所谓好坏。但是,每个人都可以对其有不同的用法。心理学书籍也是如此。有些人可以获得某种程度的人格力量,但另一些则不同。 部分人在阅读心理学类读物后,产生了一些问题——他们书读得越多,内心对自己的怀疑就越多。 “我有一些朋友,他们在看了很多关于亲子教育方面的书后,反而变得不知所措,无论他们怎么做,都觉得自己是错的。”一位妈妈说。 这看起来有些不可思议,但事情确实如此。为了更好的爱自己和爱别人,人们希望心理类书籍可以充当明灯,但当一些人把灯拎到眼前时,眩目的光让他们看不清前方的路,以至于邯郸学步,忘却了如何去爱。 “他们把书中所写当作真理,用所谓的真理构建自己与他人情感交流的屏障,同时也建构跟自己情感保持接触的屏障”。心理学家、武汉中德心理医院的创办人曾奇峰说。 同样是心理书籍的阅读,一些人却泥足深陷,是心理书籍本身的问题? “任何东西的本质都可能是中性的,无所谓好坏。但是,每个人都可以对其有不同的用法。心理学书籍也是如此。有些人可以获得某种程度的人格力量,但另一些则不同。”曾奇峰说。 这个不同的人群,指的便是这些深陷心理阅读泥潭的人。以曾奇峰的分析,这些人将心理书籍作为一种冠冕堂皇的自我封闭的工具。他们以为自己通过阅读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,其实却在吸收书中自己预设的部分,滤掉不想吸收的部分;反正书是死的,怎么做都没人可以干预。从这个角度来说,对这些人,心理书籍是陷害他们的毒药。“我们可以在身边看到不少这样的人,书读得越多,人变得越来越偏执,越来越远离人群。” 对阅读心理图书,心理咨询师荣伟玲表示,阅读是可以的,但读者不要把书中所讲的往自己身上生搬硬套。荣伟玲说,心理学与成功学最大的不同在于:成功学可以面对大众,激起成功的欲望,而心理学是讲求个性的,每个人都不相同,我们要认识到这样的差异。 看来,对心理书籍,阅读并非那样简单。 ﹡﹡﹡﹡﹡﹡﹡﹡﹡﹡﹡﹡﹡﹡﹡﹡﹡﹡﹡﹡﹡﹡﹡﹡﹡﹡﹡﹡﹡﹡﹡﹡﹡﹡﹡﹡﹡﹡﹡﹡﹡﹡ 很多人对待痛苦用加法,对待快乐却使用减法,其实我们完全可以用乘法来使快乐翻倍,用除法来消除痛苦。生活中常有痛苦的荆棘和不幸的泥潭,快乐只在于一种角度。遇到不幸时,换一个角度看,痛苦的酒糟就可能酿制出快乐的甘醴。用欣喜的心情看,世界风和日丽,若用悲凉的眼睛看,世界可能只剩下愁云惨雾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