克服交往中的羞怯心理 羞怯心理产生的原因,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,缘于神经活动过分敏感和后来形成的消极性自我防御机制。一般情况下,过于内倾和抑郁气质的人往往习惯于内向活动,特别在大庭广众下不善于自我表露;自卑感较强和过分敏感的人也会在与人交往时,由于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而显得缩头缩脚,吞吞吐吐,表现得不自在。此外,幼时所处的环境、所受的教育以及曾经的挫折经历也会影响个人的交往,形成羞怯心理。如曾在大庭广众受到冷淡,以后遇到类似情境会引发羞怯感;还有人会把与某异性个体交往时产生的羞怯感扩展、泛化到几乎所有的异性,甚至同性身上,因此影响了正常的交往与生活。 每个人都有羞怯的时候,偶尔的羞怯在所难免,但若在社交中经常为羞怯的心理所笼罩,就需要有意地加以克服了。 接纳羞怯 羞怯的人想摆脱羞怯,其结果是越想摆脱,在交往中越注意自己的表现,羞怯反而表现越明显,逐渐形成恶性循环。因此,要接纳羞怯的表现,采取“有就让它有去”的态度,顺其自然,带着羞怯去做事,认识到羞怯只是生活的一部分,很多人都可能有这种体验,这样反而有助于使自己放松下来,克服羞怯心理。 增强自信 羞怯的根源部分在于看不到自己的优点,总认为自己无能,害怕不能给别人留下好印象。实际上,任何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,只要学会欣赏自己,增加交往的勇气,就会表现得更加出色,也会博得更多人的喜爱和肯定。如果总是把自己想得很糟糕,过低地评价自己,那么在交往过程中难免会变得迟疑、谨慎、紧张、不安。被人评论是件十分平常的事,不必过分在意。一味地在意别人的看法,往往会限制了自己,结果是越怕越不敢说,越不说越怕说,使羞怯心理越来越严重。 多争取锻炼机会 克服羞怯感的训练可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,先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锻炼与人交往,然后再逐步增加情境的陌生性与难度。 1.中心转移法,即在大庭广众的场合,全神贯注地做自己的事情,不管自己是否紧张,努力坚持下去。 2.多向交流法,即多结交个性开朗、外向的朋友,并与他们保持密切的往来,可从他们身上习得泰然自若的风度举止。 3.反向训练法,即强迫自己到最令自己胆怯的情境中去。如羞见陌生人,就强迫自己多与不认识的人打交道;如害怕在众人面前发言,就迫使自己多争取这种发言的机会。久而久之,就可以习得克服羞怯的有效方法。 4.自律性训练法,即当临场出现不安时,想方设法控制紧张情绪的外露,在心里不断地给自己积极的暗示:“我不害怕,没什么可怕的。”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消除压力,放松心情,对于克服羞怯也十分有效。 克服羞怯感的训练可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,先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锻炼与人交往,然后再逐步增加情境的陌生性与难度。 许多著名人物如美国前总统卡特及夫人,英国王子查尔斯,四次获奥斯卡金像奖的女影星凯瑟琳·赫本,第23届奥运会四枚金牌得主卡尔·刘易斯等人,都曾坦率地承认自己曾经是一个十分怕羞的人,可他们经过有意识的磨炼,最终克服了羞怯心理,拥有了令人瞩目的成功,纷纷成为社交界的明星。所以,只要坚定信念,持之以恒,就能战胜羞怯心理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