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54年,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·马斯洛(Maslow.A.H.)出版了一本巨著《动机与人格》(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),在这本书中,他从人类动机的角度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。该理论强调人的动机是由人的需求决定的。而且人在每一个时期,都会有一种需求占主导地位,而其他需求处于从属地位。
马斯洛需求模型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(Physiological needs)
、安全需求(Safety needs)
、爱和归属感(Love and belonging)
、尊重(Esteem)
和自我实现(Self-actualization)
五类,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。在自我实现需求之后,还有自我超越需求(Self-Transcendence needs)
,但通常不作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必要的层次,大多数会将自我超越合并至自我实现需求当中。
第一层次:生理需要 指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需求,包括呼吸、水、食物、睡眠、性,健康方面的需求。生理需要是推动人行动的最强大的动力。
在这一层次的人表现出的需求就是动物性需求。以生存为最大目标。原始社会的人类,由于物质的匮乏,人类的需求就是生理需求。
马斯洛认为,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,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。而到了此时,这些已相对满足的需要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。古人讲,仓廪实而知礼节。只有吃饱穿暖了,才知道礼节的重要。礼节就是相对高层的尊重,情感的需要。
第二层次:安全需求 指人对安全、秩序、稳定及免除恐惧、威胁与痛苦的需求。比如,人身安全、健康保障、资源所有性、财产所有性、道德保障、工作职位保障、家庭安全。
这就相当于人从原始社会到了奴隶社会,出现了私有财产。人自然有了对于自身安全,财产保护,家庭安全的需求。马斯洛认为,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,人的感受器官、效应器官、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,甚至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是满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。当然,当这种需要一旦相对满足后,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。
第三层次:情感和归属的需要 指人要求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,以及隶属于某一群体并在群体中享有地位的需要。
这一层次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。一是友爱的需要,即人人都需要伙伴之间、同事之间的关系融洽或保持友谊和忠诚;人人都希望得到爱情,希望爱别人,也渴望接受别人的爱。
二是归属的需要,即人都有一种归属于一个群体的感情,希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,并相互关心和照顾。这种需求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。
这层次的需求表现了人的社会属性。人人都希望融入社会,归属于一个团体,组织,家庭。希望得到相互的关系和照顾。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来的细致,它和一个人的生理特性、经历、教育、宗教信仰都有关系。
第四层次:尊重的需要 自我尊重、信心、成就、对他人尊重、被他人尊重。
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,如:成就、名声、地位和晋升机会等。尊重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,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。
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,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。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。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、能胜任、充满信心、能独立自主。总之,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。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、有威信,受到别人的尊重、信赖和高度评价。马斯洛认为,尊重需要得到满足,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,对社会满腔热情,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价值。
外部尊重和内部尊重是不同的。甚至是矛盾的。外部尊重会让人过度追求外在成功。相反,内心的尊重才能让人找到自己的内心平静。
第五层次: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,是指实现个人理想、抱负,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。
表现为创造力、自发性、解决问题、接受现实能力。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,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,解决问题能力增强,自觉性提高,善于独立处事,可以不受打扰地独处,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。
马斯洛提出,为满足自我实现需要所采取的途径是因人而异的。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力,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。(成为更好的自己)
自我实现和尊重需要的不同在于,自我实现是以自我为关注点。而尊重需要中的成就,被别人尊重可能更多以外部成功,外部认可为关注点。但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产生的主动性,内驱力会更持久,更强烈。
5个需求层次之间的关系 1.五种需要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,按层次逐级递升,波浪形发展。马斯洛认为,需要的产生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是波浪式地推进的,在低一级需要没有完全满足时,高一级需要就产生了,而当低一级需要的高峰过去了但没有完全消失时,高一级需要就逐步增强,直到占绝对优势。五种需要可以分为两级,其中生理上的需要、安全上的需要属于低一级的需要。这些必须需要通过外部条件才可以满足;而爱和归属,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,他们必须通过人自身内部因素才能满足。当你充满爱时,你才能得到爱。当你尊重自己的时候,才能获得尊重。同一时期,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,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,对行为起决定作用。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。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和重叠,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,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,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。比如:当人能吃饱饭之后,就开始考虑其他需求了。饱暖思淫欲就是这个道理。
2.需求层次理论有两个基本出发点,一是人人都有需要,某层需要获得满足后,另一层需要才出现;二是在多种需要未获满足前,首先满足低级需要;该需要满足后,后面的需要才显示出其激励作用。
3.一般来说,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,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,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。相应的,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就不再是一股激励力量。
需求层次理论是解释人格的重要理论,也是解释动机的重要理论。其提出个体成长的内在动力是动机(Motivation) 。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层次与性质的需求(Need)所组成的,而各种需求间有高低层次与顺序之分,每个层次的需求与满足的程度,将决定个体的人格发展境界。
摘自互联网。